2022年上海市商务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2-03-25)
关于印发《2022年上海市商务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区商务主管部门,机关各处办,委属各单位:
现将《2022年上海市商务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2022年1月29日
2022年上海市商务工作要点
2022年是我国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上海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一年,做好商务工作意义重大。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统筹疫情防控和商务发展,落实“六稳”“六保”要求,着力打造国际贸易中心“升级版”,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保持商务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为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提供重要支撑,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党代表大会胜利召开。
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
1.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出台《上海市高质量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若干措施》。扩大与RCEP成员国间进出口贸易规模。拓展面向RCEP的多元化国际市场,建设海外仓和海外运营中心等服务设施。鼓励本市优势领域企业深度参与区域供应链合作,引导支持本土跨国公司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支持区域内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地区总部和外资研发中心。培育一批沪滇开放合作示范园区,新设一批RCEP成员国国别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开展RCEP惠企培训,设立企业服务咨询站。上线“RCEP协定最优关税税率查询系统”“RCEP区域内原产地证规则查询系统”等。
2.服务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发挥引领区立法优势,推动制定仓单、提单和订单交易等大宗商品市场创新规则。支持实施“全球营运商计划”,推出更多试点企业。鼓励上海钻石交易所、中国(上海)宝玉石交易中心加快国际化、专业化、数字化建设,打造钻石宝玉石国际贸易集散中心。支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打造陆家嘴商圈等国际消费地标,推进“全球消费品牌集聚计划”,加快实现“全球购零时差”。支持举办中国国际零售创新大会、上海国际消费电子技术展、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等重点展会。
3.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先行先试。对标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大开放压力测试力度,积极探索电信、医疗等领域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在投资贸易领域形成新一轮政策制度供给。落实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试点。推动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按照综保区维修产品目录开展“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深化外高桥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
4.精心办好第五届进博会。加快推进进博会立法工作,为进博会“越办越好”提供法制保障。制定第五届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总体方案和总任务书,扎实做好城市服务保障各项工作。加强上海交易团组织保障,完善“2+4+18+X”交易促进体系,做好第四届进博会意向订单履约,推动第五届进博会展前对接和订单排摸,确保现场成交金额保持全国地方首位。做大做强虹桥品汇、绿地贸易港等“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支持新建一批国别馆。办好进口博览会上海品牌馆。争取主办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海分论坛。举办“2022上海城市推介大会”,全方位推介上海城市发展愿景。办好进口嗨购节、国别商品文化缤纷月等活动,持续放大溢出带动效应。
5.支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全面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打造高标准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深化虹桥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吸引更多具有分销功能企业设立进口商品运营总部或分拨中心,建设“长三角消费选品中心”。加快创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和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持续打造长三角民营企业总部集聚区。大力发展虹桥国际会展产业园,力争引进国际知名会展企业总部、组展机构和上下游配套企业50家左右。推动国际会展业CEO(上海)峰会常年举办。
6.助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贯彻落实长三角“十四五”规划、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做好长三角商务专题组轮值工作。深化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共建,推广国际航行船舶转港数据复用等功能,推进沪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联合运营中心建设。完善长三角外资企业协调服务机制建设。强化上海及长三角产业安全监测工作站功能,推动产业损害预警监测长三角区域联动。
7.推进“一带一路”经贸合作。鼓励企业聚焦重点产业开展并购投资,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本土跨国公司。支持企业创新模式开拓境外工程市场,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标志性项目和民生工程。严格落实企业境外防疫和安全生产要求,办好上海企业对外投资合作圆桌对话会,加强境外项目人员、资产安全及权益保护。大力发展“丝路电商”,加快浦东新区“丝路电商”合作交流引领区建设,推动成立“丝路电商”国际智库联盟,推动“丝路电商”重点项目落地。
二、全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8.实施“消费潮流引领行动”。深化落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和新一轮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三年行动计划。举办第三届“五五购物节”“六六夜生活节”,深化四大品牌、商旅文体、线上线下和长三角四维联动,促进新型消费、绿色消费、国潮消费、服务消费提质扩容。接力打造金秋购物旅游季、拥抱进博首发季、网络购物狂欢季和跨年迎新购物季四大主题营销活动。引进一批中高端国际品牌,新推出20家引领性本土品牌。放大上海时装周效应。建设老字号品牌展示馆,开展上海老字号认定和动态管理,支持老字号在重点商圈集聚发展,举办中华老字号博览会。发布夜间经济发展行动指引,依托“一江一河”打造9个水岸夜生活体验区和一批滨水特色项目,创建夜间经济精细化治理示范区。指导筹办“环球美食节”“上海小吃节”等活动,助力打造“国际美食之都”。
9.建设全球新品首发地。提升和丰富首发经济质量和内涵,深化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建设,支持国际品牌来沪举办高级珠宝、腕表等首发首展,推动各类首秀、首映、首演上线,形成各具特色的集新品发布、展示、交易于一体的首发经济生态链。办好全球新品首发季、首发经济论坛等首发活动,力争引进800家以上品牌首店。支持上海西岸艺术中心、上海展览中心等打造成为新品发布地标性载体,支持主要电商平台打造全球新品网络首发平台。
10.实施“商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深化智慧早餐、智慧菜场、智能末端配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云上会展、B2B钢铁全产业链智慧服务等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建设,鼓励探索运用“元宇宙”相关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出台数字商圈导则,建设综合型、社区型和购物中心等不同类型数字商圈,力争建成3-4个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数字商圈。实施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计划,建立平台企业、转型服务供应商与中小微企业的对接机制。支持电商平台孵化网络新消费品牌,举办数字生活节暨双品网购节、11直播月等活动,发布网络新消费品牌榜单。认定一批特色鲜明的直播电商基地,推动建设“一站式”直播基础设施。支持浦东、黄浦、静安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数字化示范区”,支持长宁、普陀创建“生活服务数字化示范区”。完善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布局。
11.建设多层次消费商圈。落实新一轮上海城市商业空间布局规划,打造标志性商业中心。聚焦城市更新和后街建设,推进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改造以及张园、太平洋新天地商业中心等重点地标建设。加快推进虹桥、大宁、五角场等市级商业中心差异化发展。围绕一街区一主题,改造提升衡复、愚园路、巨富长等街区。打造“五个新城”综合性商业中心,围绕临港冰雪之星、松江枢纽TOD、青浦17号线沿线等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会商旅文体结合的特色消费功能区。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国家级试点,培育一批国家级和市级示范社区。
12.优化消费环境。深入开展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试点,支持宝山等区创建预付卡监管创新示范区。发布重点商圈“上海购物”诚信指数。开展“2022上海诚信兴商宣传月”活动。评选一批商业服务质量标兵。实施重点商圈线下零售企业“七日无理由退货”服务承诺亮牌行动。推广黄浦区商业领域首席服务质量官制度。推进南京路步行街商圈数字化信用赋能试点。实施商业有温度计划,编制商场母婴设施建设指引,推出50家母婴友好商场。
三、打造高标准现代流通体系
13.开展国家商品市场优化升级试点。立足集成创新和规则创新,聚焦钢铁、有色、能源、化工等领域,加快培育高能级市场平台,打造大宗商品创新发展示范区,支持浦东新区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创新示范区,支持宝山区加快建设大宗商品平台经济示范区。推动建立大宗商品离岸与在岸结合的现货市场和服务平台。支持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与国家级要素市场开展广泛合作,深化期现联动试点,实现期现交易双向互通、稳步扩大期货稳价订单业务规模,完善跨行跨境现货清算结算功能和供应链金融支撑服务。
14.深化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建设。鼓励贸易型总部、民营总部、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提高供应链管理能级。组织推荐第二批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提升现代药品流通能级,培育1-2家千亿级药品流通企业和若干百亿级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合理规划全市商品集散中心、综合物流园区、公共配送中心布局,支持建立托盘循环共用系统性平台,构建高效便捷的物流网络。落实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制定本市商贸流通领域标准化试点政策,以标准引领促进内外贸一体化。
15.提升汽车流通治理水平。市区联动推进汽车品质消费示范区(园区)建设,完善和推广本市汽车全生命周期流通信息平台。持续扩大新车销售“网签”试点规模,全面推广“复检平台+车信报告”交易服务体系,提升交易信息透明度。建立报废车回收拆解数字化信用监管服务平台,力争回收企业平台接入率达100%。
四、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16.稳定外贸基本盘。发挥市区稳外贸工作专班机制作用,深化“四个一百”专项行动,优化外贸类政策资金引导,支持中信保扩大承保金额,鼓励进出口银行及商业银行加大优惠利率贷款投放力度,持续推动保单融资创新试点。做好春秋季广交会、消博会等参展组织,打响“出海优品 云洽全球”等线上市场推广品牌。密切跟踪重点外贸企业物流情况,缓解海运订舱压力。争取增加中欧班列班次与线路,完善铁路闵行站口岸监管配套软硬件设施建设。支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展览展示等公共服务能级,鼓励申报新一批国家级基地。
17.实施“新型国际贸易扩容行动”。全面落实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实施意见。持续提升经常账户项下离岸贸易外汇收支审核便利度,推动自由贸易账户项下离岸经贸业务企业数量超过600家。支持市级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加大招商力度,推动跨境电商重点项目加快落地,探索开展跨境电商海运出口模式,探索建立全口径跨境电商统计监测体系,力争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20%以上。培育评定一批国际贸易分拨中心示范企业,力争国际贸易分拨规模保持万亿元以上。
18.培育服务贸易竞争新优势。深化落实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方案,推动形成新一批最佳实践案例。加快发展“保税+检测”“保税+研发”等新业态。深化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试点。培育100家数字贸易重点企业,探索扩大数字贸易促进平台跨境结算便利化试点覆盖面,办好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海数字贸易发展论坛。加快发展中医药服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特色服务,创建一批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持续推进文化贸易“千帆计划”,提升徐汇和仓城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外高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能级。
五、打造吸引外资新高地
19.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落实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吸引更多优质外资项目落地。落实新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扩大业务范围,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金融项目落户。落实新考核指标体系,创新提升国家级经开区等开放平台能级。
20.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好外事会见、走访调研等各类渠道,建立和扩充目标招商库,落实跟踪推进机制。办好外资项目集中签约、总部颁证等投促活动。聚焦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和“五个新城”等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举办主题推介、项目对接和园区走访等活动,不断扩大“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影响力,持续打响“投资上海”品牌。
21.实施“总部增能行动”。建立总部企业“三张清单”,夯实总部联系人制度和总部走访计划。加强总部政策宣传实效,做好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研究修订支持政策,积极争取跨国公司事业部总部落地,鼓励外资开放式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总部企业发展数字化等新业务。确保全年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资研发中心25家。
22.加强企业精准服务。发挥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加快项目落地投产,动态调整项目清单,全力服务外资企业稳定运营。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召开重点国别地区、重点领域专场圆桌会议,坚持闭环管理,提高问题解决率。完善“涉外服务专窗”,为外资企业和境外人士提供更多政策便利指导。贯彻落实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加强全市19个投诉中心管理,开展外资企业投诉受理和权益保护。做好“兜底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实际困难。
六、深化跨境贸易营商环境改革
23.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优化进出口货物通关模式,完善“提前申报”“两步申报”,推广预约申报功能。提升出口退税便利度,推进货物出口和服务出口退税“免填报”。加强口岸收费公开,推进上海口岸船公司主要航线码头作业费、文件费一站式公示。加强港外堆场规范整治,试点建立洗修箱线上管理系统。推进海运口岸物流环节全流程无纸化和通关流程可视化查询。完善企业意见反馈和协调解决机制。
24.持续推进口岸高水平开放。推进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三期扩区,支持浦东机场四期和超级货站建设。推动外高桥港综合保税区实现“海运直通”,推动外高桥保税区实现“空运直通”。做好上海口岸海关指定监管场地申请工作,提升特种货物通关查验保障能力。开展口岸综合绩效评估,引导口岸高质量发展。
25.强化口岸数字化赋能。研究制定口岸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意见。探索推进空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复制推广洋山特殊综保区一体化信息管理服务平台2.0版。启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4.0版建设,拓展通关加物流数据可视化、贸易金融和保险等特色功能。推进“一站式”海运业务查询办理平台建设。
七、增强商务惠民能力
26.强化超大城保供体系。加快推进主副食品运行调控系统二期开发建设,扩大监测品种和渠道范围。实施批发市场空间布局规划,优化市外基地布局建设。推动重点批发市场数字化改造,持续开展智慧菜场创建。落实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实施方案,推动落实“菜篮子”区长负责制,推进“平价菜(肉)专柜”建设。鼓励各区建设保供数据平台,建立健全气象、物流、市场三方面联动机制,强化应急调控预警保障。
27.持续推进民生民心工程。深化早餐工程建设。力争基本消除早餐供应盲点,将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化地区居民早餐网点通达时间缩减到15分钟以内。鼓励数字赋能早餐应用场景,新增网订柜(店)取网点500个,完善早餐地图信息。新增100个市级早餐示范点,开展满意度测评。推动家政提质扩容。持续宣贯家政条例,升级改造家政管理平台,深化电子上门证应用,落实家政兴农行动计划,创新供需对接方式,打造上海家政服务品牌。
八、维护商务领域安全稳定
28.筑牢疫情防控防线。加强商超、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餐饮、展会等重点场所和领域常态化防疫管理,对重点展会实施“一事一议、一展一策”。落实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疫情防控。定期开展口罩等物资储备库存、生产库存及产能监测,强化网上销售止咳药“哨点”监测预警。做好商务领域从业人员加强针疫苗接种工作。
29.强化国际经贸风险防范。推动形成多主体协同应对的贸易摩擦工作机制。提高贸易调整援助覆盖面,加强产业损害预警监测区域联动。增强国际经贸合规法律服务平台功能,建设技术性贸易措施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国际经贸知识产权案件预警和维权援助网络。跟踪世贸改革最新进展做实地方合规工作。
30.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常态长效工作机制,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督导,压实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在重要节日以及进博会、“五五购物节”等重大活动期间,加大对重要商贸场所巡查检查力度,确保商务领域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
九、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
31.持续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效,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创新理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深化细化“四责协同”机制,扎实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党组织延伸。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活动,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压实党建工作责任。
32.强化法治建设。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商务法治建设规划实施。加强商务重点领域立法,强化对国家重大战略和商务中心工作的法治保障。继续深化权责清单制度工作,强化重点领域、重要环节行政风险防控,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政府。深化商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建立“双随机、一公开”“互联网+监管”等新型监管机制,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
33.抓好机关自身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过紧日子,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加强专项资金、国有资产、政府采购、政府购买服务等管理。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任务,推进“一网通办”事项办理进一步减材料、减时限、减环节。认真做好信访、12345市民服务热线、政务信息公开等工作。
34.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进政治建设引领工程,持续加大政治教育培训力度,做深做实政治素质考核考察。推进干部梯队提质工程,持续选优配强处级领导班子,加强在重大任务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力度。推进干部培养赋能工程,统筹开展干部专业培训,扎实推动干部实践锻炼。推进干部管理增效工程,加大关爱激励干部力度。推进人事人才筑基工程,加快建设高水平商务人才高地,着力打造一支推动商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商务铁军。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