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市商务工作要点
发布日期(2020-03-01)
2020年商务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和十一届市委八次全会的部署任务,按照“六稳”的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以稳企业为重点,聚焦“消费提质”“外资增能”“外贸稳量”“市场保供”“办好进博”,扎实推进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力争在强化“四大功能”上取得新突破,确保全市商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战略
(一)推动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改革任务落地。按照“五个重要”的要求,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积极争取在电信、保险、证券、科研和技术服务、教育、卫生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更多高端产业项目和跨国公司资金管理中心、结算中心、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落地。下放境外投资备案管理权限,加快本土跨国公司总部集聚。深入实施“取消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对拍卖业务许可实行告知承诺”等8项商务领域“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完成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封关验收,推动取消区内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完善数字贸易交易促进平台功能,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探索跨境数据分类监管模式。
(二)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实施商务领域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工作方案。落实《长三角地区市场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深化长三角地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农产品市场一体化、区域物流标准化等项目建设,搭建长三角主副食品流通信息追溯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全国区域市场一体化示范区。打造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联盟,推进“通关+物流”信息共享。建设全球数字贸易城市联盟,形成长三角数字贸易协同创新发展体系。
(三)服务“一带一路”桥头堡建设。深化与沿线国家地区在互联互通、资源开发等领域合作。落实《关于成立上海-新加坡全面合作理事会有关谅解备忘录》,推动有条件企业参与中缅经济走廊、中国印尼综合产业园区青山园区等境外经贸合作载体建设。提高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国际影响力,促进电子口岸互联互通。
二、持续放大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
(四)做好第三届进博会服务保障工作。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越办越好”总要求,按照一流城市形象和一流服务保障的目标,更好发挥商务部门牵头协调作用,制定第三届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总体方案和总任务书,梳理解决前两届进博会问题,完善“越办越好”长效机制。高质量完成上海交易团组织、经贸外事、餐饮供应等服务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关于放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溢出带动效应的实施方案》,推进贸易升级、消费升级、产业升级和开放升级。
(五)打造国际采购交易平台。做实做强“6天+365天”交易服务平台展示、撮合、交易、通关等功能,为进口商品、技术和服务提供多模式、多渠道对接服务。深化虹桥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建设,探索以零售价为税基的保税展示交易模式。建设国际医药流通产业集聚区。
(六)打造贸易投资促进平台。推动进博会贸易便利化等改革创新举措在全市范围固化推广。精心筹办2020上海城市推介大会。建立进博会项目信息数据库,加强市区联动,促进已签约项目加快落地。支持各区、开发区深耕进博会特色参观线路、进博会客商走进上海看商机等品牌活动。
(七)打造人文交流学习平台。鼓励上海老字号、非遗品牌等参加世界级非遗项目展示交流活动。推出进博会常态化精品旅游线路,打造集展会、旅游、购物、体验等为一体的新地标。
(八)打造世界开放合作平台。加快推动《关于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方案》落地,支持建设一流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增强联通国际国内的开放枢纽功能,助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扩大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影响力,全力做好议题设置、嘉宾邀请等工作,着力打造比肩达沃斯的论坛品牌。
(九)建设国际会展之都。落实会展业地方条例,推进各项赋能政策落地。发挥国家级展会和各类国际展会对贸易投资消费等的促进作用,持续办好上交会、华交会、跨国采购大会等重点展会。
三、坚决打赢防疫保供攻坚战
(十)强化防控保障力度。加强各部门间统筹调度和协作,多渠道加大物资筹措,推动本市企业与市外供应基地、猪肉蔬菜主产区、重点消费品主要生产商和供应商的产销对接,确保疫情期间主副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市场稳定供应,努力协调保障口罩、消毒液等重点商品的稳定供应。加强对主要批发市场、重点商超卖场监测,准确掌握市场供求情况,及时处置突发事件。
(十一)扩大紧缺物资进口。发挥好进口渠道作用,建立进口协调机制,推动本市主要外贸企业以及跨国公司、进博会参展商等市场主体主动对接销售渠道,加大防疫物资国际采购力度,保障商品快速通关。支持企业与境外供应商建立中长期合作关系,锁定境外产能。
(十二)做好企业复工工作。落实《上海市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保障复工复产企业防疫物资供应的工作方案。加强对商贸业、家政服务业、餐饮业、美容美发业、副食品供应、物流等行业企业复工的指导,做实、做细疫情防控的各项防护措施。推动口罩、消毒液、酒精棉球等热销商品生产企业尽快复工扩产,提高供给能力。
四、全力打造国际消费城市
(十三)发展夜间经济。促进夜购、夜娱、夜健、夜读、夜展、夜游等消费场景集聚。更大力度推动实施夜间交通、市容环境、安全等保障措施,探索试点24小时营业区政策。塑造大型夜间消费活动IP。推出一批品牌化、标志性商旅文体一体化项目,进一步拓展夜经济集聚区功能。
(十四)发展免退税经济。争取更大力度的免退税政策先行先试,支持新设市内免税店,鼓励自主品牌进入免税店。扩大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网点覆盖面,提升退税便利度。
(十五)发展平台经济。聚焦钢铁、有色等大宗商品,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打造一批平台经济龙头企业。进一步提升钻交所、宝玉石交易中心等国家级要素平台能级,加快建设宝山钢铁领域平台经济示范区,支持浦东打造“期现联动”产业园。推广应用“车信上海”信息平台,加快推进汽车领域内外贸一体化流通试点。在养老、家政、教育、回收等领域建设一批电子商务服务生态圈。
(十六)发展品牌经济。开通“上海购物”APP,继续提升上海购物节影响力。打造世界级商圈商街和海派特色街区,加快推进南京路步行街、陆家嘴商圈、豫园商城等改造提升,推动20条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持续推进老字号重振和“一品一策一方案”,实施老字号品牌保护工程、传人培养工程、数字焕新工程和国潮出海工程,深度发掘老字号品牌效应。举办2020国际零售创新大会,打造零售创新国际交流大平台,扩大“上海购物”品牌国际影响力。
(十七)发展首发经济。深化黄浦、静安、浦东、徐汇全球新品首发地示范区建设,举办高水平全球新品发布活动。支持各大电商平台打造全球新品网络首发中心,开辟进博会新品线上销售专区。提升上海时装周品牌首发效应和国际影响力。
(十八)优化消费环境。启动国家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制定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电子商务领域防范化解风险制度。创新消费市场统计监测体系。完善商务诚信公众服务平台功能,建设静安、黄浦、杨浦、嘉定等区重点商圈信用示范区,做好宝山、闵行等区单用途预付卡监管和执法试点。扩大“七日无理由退货”服务承诺的行业企业覆盖面。
(十九)推动数字商务发展。加快传统商业数字化转型,提升实体商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级。组织开展“双品网购节”系列活动,鼓励电商平台与老字号品牌和海派特色小店深度合作。在消费、旅游、汽车等领域打造一批电商龙头企业。支持浦东丝路电商服务基地建设成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五、积极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
(二十)稳定进出口规模。制定实施本市贸易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落实稳外贸30条,支持企业稳定重点市场、开拓多元化市场,提升出口退税效率和外汇收支便利水平,降低企业经营融资成本,支持企业参加重点海外自办展和专业展,鼓励企业在沪设立贸易型总部,持续推进“四个100”专项行动。推动大虹桥、新浦江、临港、崇明、嘉定等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优化公共服务功能。
(二十一)建设高能级强辐射的贸易平台。积极争取虹桥商务区设立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引进一批商品直销平台、国别商品交易中心、跨境电商平台,打造虹桥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加快建设外高桥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做实做精红酒、机床、医疗器械、化妆品等专业贸易平台功能。
(二十二)深化口岸营商环境改革。实施跨境贸易营商环境3.0版,聚焦“减证、减时间、减成本”,力争在压缩边境时间、提升电子化水平、优化海关监管、调降费用、增强可预期性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一网通办”深度融合,实现跨境贸易时间和成本的可视化、可追溯,推进医药供应链、邮轮船供、“空港通”等地方特色功能应用,拓展贸易融资服务。
(二十三)培育国际贸易新业态。深化国际贸易结算中心外汇管理试点,推动自由贸易账户下开展货物转手买卖,推进离岸转手买卖结算和融资便利化。加快推进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浦东、松江、嘉定等区优化跨境电商生态环境,新增一批市级示范园区,提升以公共服务平台为通路的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落实综合保税区研发、检测、维修便利化政策,扩大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规模,支持企业设立全球维修中心。加大力度培育外贸综合服务龙头企业。
(二十四)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修订完善《上海市服务贸易促进指导目录》,培育100家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服务贸易企业。落实《上海市数字贸易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1年)》,加快建设虹桥数字贸易跨境服务集聚区,支持浦东软件园等申报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推荐新一批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认定一批服务贸易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推动服务外包转型升级,率先在临港新片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等开展进口料件保税监管试点。
(二十五)加强风险防范与应对。深化产业损害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开展重大风险排摸、政策追踪和趋势研判,加大对企业支持力度。固化推广贸易调整援助试点经验,扩大本市贸易调整援助制度适用范围。加强国际贸易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建立海外法律服务网络体系。
六、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二十六)优化投资环境。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建立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健全市、区两级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和合法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加快推进外资地方立法进程。打造涉外服务专窗,完善外籍人士及企业认证体系,推动涉外服务流程优化再造。召开政企合作圆桌会议,进一步提高问题解决率。研究对接RCEP、CPTPP等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实施更大力度的改革创新,提高自贸协定利用率。
(二十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化落实《上海市新一轮服务业扩大开放若干措施》《关于本市促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等措施,着力吸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投资,更好发挥国家级经开区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办好总部颁证、大项目集中签约等系列投资促进活动。提升外商投资促进服务平台能级,完善投资促进项目库、投资促进资源库、投资促进活动库等数据库建设。健全境内外投资促进服务网络,加强与国际机构合作,会同各区、开发区培育专业化、国际化投资促进队伍,形成“一区一策”投资促进服务策略。落实总部联系人制度、外事会见等后续跟踪服务制度。
(二十八)加强对外经济合作。健全完善企业走出去服务体系,拓展走出去综合服务等平台功能,建立政企银保四方协调合作机制,持续开展法律、税收等专题跨国经营培训。支持走出去企业与跨国公司在投融资、建设、运营等领域合作,探索开拓第三方市场。
七、着力增强服务保障民生能力
(二十九)保障主副食品供应。落实“菜篮子”市区两级责任制,积极探索研究超大型城市主副食品保供稳价新机制,切实保障主副食品供应量足价稳、优质安全、便利惠民。组织开展产销对接,加快推进6个紧密型生猪外延基地建设,新增30个域外蔬菜基地,指导各区推进“平价菜、平价肉”专柜丰富品种、增加数量,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肉菜追溯系统建设覆盖率和上传率双100%。推进西郊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进一步完善功能、优化布局,加快启动新上海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建设。
(三十)推进“早餐工程”建设。持续推进早餐扩点布局,鼓励大型连锁早餐企业在早餐网点薄弱社区、大型居住社区新建早餐门店,加快早餐工程示范区建设。对标国际餐饮品牌标准,完善“上海味道”指南和评价规范,支持浦东打造“绿色餐厅”集聚区。
(三十一)提升家政服务业能级。贯彻落实《上海市家政服务条例》,推进各项赋能措施落地。加快上海家政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培训家政持证上门服务人员4万名。指导闵行区、长宁区开展“领跑者行动”试点和“家政服务领域信用建设行动”。持续推出品牌家电维修企业名单和服务网点,提高维修人员持证上门覆盖率。
(三十二)完成消费扶贫攻坚任务。帮扶10-20个农产品单品入沪,全市扶贫专柜增至100个。鼓励重点电商平台推进专项合作和产销对接。开展“百城万村”家政扶贫,优先吸纳对口地区贫困人员来沪就业。研究支持试点企业加大对外劳务扶贫力度。加强对口地区商务部门和企业主体培训。
八、高质量编制商务改革发展规划
(三十三)编制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紧紧围绕“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强化四大功能”和上海城市发展目标定位,坚持开门编规划,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和重要任务,推进国际贸易中心枢纽功能取得新突破。
(三十四)编制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对标《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结合商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完成新一轮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编制工作,为全力打响“上海购物”品牌、打造国际消费城市提供重要支撑。
九、加强党对商务工作的全面领导
(三十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从严治政,强化制度意识,探索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常态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责协同”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十六)提升商务行政效能。持续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化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简化和互联化,推动家政、会展等公共管理服务平台接入“一网通办”。加强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深化电子证照归集与应用,推进公共数据互联开放共享。推动重点领域立法进程,加快修订《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条例》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规定》。认真做好信访、12345市民服务热线、政务信息公开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政策效能,持续深化内控体系建设,一般性财政支出压减10%。
(三十七)推进商务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严管理干部队伍。实施政治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坚定干部理想信念。实施全面知事识人行动计划,优化干部考察考核方法。实施干部梯队建设行动计划,大力选拔政治过硬、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实施专业能力培养行动计划,加强干部岗位实践历练。实施严管厚爱干部行动计划,加强干部日常管理与关爱激励。着力打造一支敢于担当、敢于创新、敢于攻坚、敢于负责的商务铁军。
来源:上海市商务委员会